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全力推進開放型農業發展,增強了玉溪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活力。
想方設法“賣出去”
1998年,烤煙面積調減后,如何把蔬菜賣出去,賣上好價錢,是玉溪面臨的難題,市委、市政府主動作為,堅定不移引導我市農業走外向型發展之路,支持企業建冷庫,改善倉儲物流設施,獎勵企業向市外發展,逐漸形成了國內市場以云菜集團為代表,國外市場以宋威、茂源、東綠為代表的一大批農產品營銷企業集群。每天把三四百噸蔬菜從通海銷往廣州、上海、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通海高原、江川匯海、云南阿穆爾等19戶企業在泰國、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瑞士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9個農產品直銷點,主動融入國外市場,穩定開展農產品批發貿易。
2024年,我市從深圳、河口、磨憨、瑞麗4個重點口岸出境的農產品達到132.5萬噸,每天有超過3600余噸適銷的蔬菜、水果運往國外市場。
經過多年發展,玉溪外向型農業走在全省前列,開辟了廣闊的境外市場。玉溪農產品貿易伙伴遍及全球五大洲的38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了日趨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全市建成各型冷藏冷凍庫119座、635個庫房,總庫容28萬立方米,單批次新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保鮮加工貯藏能力6萬噸。目前,全市具備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資質的運輸企業達到7戶,擁有各型農產品冷鏈運輸車輛53輛,單次運載能力1000余噸。培養出了一支強大的營銷隊伍,除經營人才外,還有1500多名熟悉報關通關、結匯、稅務業務和國外貿易政策、語言的外貿骨干隊伍,農業經紀人超過6000人。
到2024年,玉溪有自營出口企業90戶,全市農產品出口額達到18.2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0.6%。出口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44戶,其中有2戶企業達到1億美元以上,通海宋威農產品進出口有限公司、通海茂源果蔬進出口有限公司等8戶企業躋身全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百強行列。
千方百計“走出去”
玉溪耕地面積有限。據市統計局數字,全市有耕地面積162.5萬畝,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0.75 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1.2 畝。
解決土地資源總量與發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走出去”成為必然選擇。
云南維和、云南宏斌、易門叢山、云南萬綠等企業除了到紅河、楚雄、大理建基地辦廠外,還到廣東湛江、山東威海、福建漳州等地建立原料基地10余萬畝。
全市到境外投資的農業企業達17戶,其中獨資11戶、合資6戶,總投資額2951.8萬美元;在境外投資建設種養基地的5戶,建設橡膠、木薯、水稻、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生產基地21.8萬畝。
目前,全市建成蔬菜、水果、花卉等出口備案基地44萬畝,其中20.5萬畝在市外所建,5戶企業在國外建立21.8萬畝橡膠、木薯、水稻、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生產基地。
一批企業開始嘗試輸出技術、種子和農資。通海錦海花卉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種苗基地,2024年在馬來西亞銷售花卉種苗200萬株,輻射印尼300萬株、新加坡700萬株;玉溪德商公司向老撾輸送技術人員12人,供應無筋豆種子4噸、香蕉苗15.6萬株、西瓜苗28萬株;科達公司在老撾成立養殖飼料公司,供應雞苗15萬只、飼料1000噸及部分獸藥、疫苗。
外向發展帶動效應顯著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農業增加值增幅保持全省第一,畝均產值、農產品出口連續多年占據全省榜首,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達到0.93∶1,為全省最高。
紅塔區自營出口新鮮蔬菜、凍豬分割肉、水果、除蟲菊素精油等農產品41479.6噸,外貿總額達1.79億美元。
我市外向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東綠蔬菜、華寧特早熟柑桔、褚橙、錦海玫瑰、元江蘆薈、源天生物等一批品牌農產品得到國內外市場廣泛認可;澄江凈菜,易門蕨菜、速凍美味牛肝菌、洋薊罐頭,元江蘆薈系列產品,峨山除蟲菊系列產品,華寧銀魚和魚子醬等特色產品在國際市場受到消費者青睞。
外向農業帶來了協同疊加效應,促進了本土農業水平的提升。
一是優化產品生產結構。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成蔬菜生產基地129萬畝、水果生產基地60萬畝、鮮切花生產基地3萬畝、生物藥原料生產基地5.7萬畝。根據國內外不同市場對農產品的不同要求,引導調整優化產品生產結構,保證蔬菜、花卉、水果等重點出口農產品常年供應。
二是建設農產品出口備案基地。玉溪成為我省農產品出口重要基地,全市建成蔬菜、水果、花卉等農產品出口備案基地23.5萬畝,玉溪市蔬菜出口專業型示范基地成為第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通海縣成為全省8個出口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之一。
三是創建農產品品牌。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121個農產品獲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名牌農產品稱號,80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東綠蔬菜、華寧特早熟柑桔、褚橙、錦海玫瑰、元江蘆薈、源天生物等一批品牌農產品得到國內外市場廣泛認可。
四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全面推行露地綠色生產模式,強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制定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207項,全市76家企業持有“三品一標”產品128個,其中無公害產品39家企業73個產品,綠色食品31家企業50個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5家單位5個產品,蔬菜、水果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玉溪日報記者 邢定生)
|